上海交通大学培训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干部培训 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上海交通大学培训中心

学院新闻

上海交通大学举行“菁萃•大家讲堂”守望敦煌之夜分享会

2018/9/18 10:53:48浏览次数:1666


9月12日晚,上海交通大学“菁萃•大家讲堂”系列活动——“守望敦煌之夜”分享会暨“敦煌文化守望者”二期招募启动仪式在闵行校区菁菁堂举行。一个人、一盏灯、一块屏,六位来自不同行业,有着不同身份,却都用自己的热情和专业为敦煌文化弘扬做着贡献的敦煌文化爱好者走进交大,与师生们分享他们与敦煌文化结缘,因敦煌文化而改变的动人故事。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旭东,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杨秀清,敦煌研究院科研管理处副处长范泉,敦煌研究院接待部边磊,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顾锋,党委宣传部部长胡昊以及来自校内各机关部处院系的领导、师生和校友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

首批“守望者”大多是创业者、策展人、媒体人、管理者、脱口秀演员、沪剧表演艺术家、交大学子,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却都在守望者敦煌灿烂的千年文化。“守望敦煌之夜” 分享会由上海交通大学校友、笑友文化CEO史炎主持。

上海交通大学83级校友、携程联合创始人范敏首先分享了自己作为一个旅行者、一个敦煌文化爱好者对于敦煌这片土地的理解和感悟。敦煌莫高窟,不仅给人以劝人为善的敬畏之心,而且是中国绵延千年工匠精神的呈现,是影响世界美学价值的集大成者。敦煌的存在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对于世界的贡献。他还谈到自己有一个脑洞大开的提意,希望在敦煌边上的可能空间内开一所新时代的敦煌石窟,把中国现当代的风土人情、文化艺术也都保存下来,1000年之后,可能成为又一个新敦煌石窟的宝藏。

跨领域艺术家、上海中心“丝路敦煌•幸福生存”展览总策展人米丘接着与大家分享了在展览筹备过程中对于敦煌文化的深刻感受。三年前的冬天,当他第一次见到了金光中灰色调的敦煌莫高窟时,便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召唤感,之后三年,他20多次造访敦煌,被敦煌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强烈震撼。他相信,敦煌的春夏秋冬、奇特的地形地貌、富有层次的色彩使1653年前的人类灵感迸发,创造出了浑然天成的艺术。他认为敦煌是一个包含了民族、政治、经济、宗教、文化艺术等元素的伟大文化联合国,并指引着我们如何看待过去和未来。做这个展览,是对过去的致敬,对伟大文明的致敬。这不是他对敦煌的选择,而是敦煌召唤了他。


第一期“敦煌文化守望者”的两位代表也上台与大家交流了他们在敦煌四十天的守望心路。牛佳耕是一个在英美从事金融行业26年的“理工男”,他足迹遍布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见识了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历史和世界著名的文化宝藏,却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与日俱增,热衷于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来寻根中国文化。他与大家分享了在守望者项目即将结束时,自己再次走进洞窟的难忘经历。四十天的守望时光疲惫而充实,当最后一次走进328号洞窟产生冥想时,他领悟到了什么叫做守望:“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非常渺小的,为什么不尽我们每个人微薄的力量,让一个非常伟大的事情继续变得非常伟大呢?我想这是守望者的意义。”他表示,希望通过自己和更多守望者的努力,帮助世界了解敦煌,也希望更多海外人员回国,用不同的语言传播敦煌文化。

另一位守望者代表罗依尔不仅是一位策展人,还是R吉B脱口秀的创始人。他想做一座桥,连通艺术和通俗,而这段守望经历让他找到了“敦煌”这一推广艺术通识教育的切入点。他曾在在九层楼说了一次脱口秀,说给那些敦煌的本地的善男信女听,收获了一批平均年龄55岁的粉丝,这种在敦煌所独有的感觉让他无比满足,备受鼓舞。项目结束后,他也在上海办了多场以敦煌文化为主题的脱口秀。他还回忆了守望者们热衷于捡石头、买石头,甚至p石头的故事,这种人与自然的平衡,让他理解了丝路前辈们的艰难与不易,让人感到“所有都市病都全部消失了”。

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曾于今年6月在交大上演的原创大型沪剧《敦煌女儿》中扮演了敦煌研究院原院长樊锦诗。当晚,她作为“神秘嘉宾”最后上台与交大师生们交流她出演“敦煌女儿”樊锦诗的感受。茅善玉表示,在创作和演绎过程中,她被樊锦诗的人格魅力深深打动,因为她身上有着文化守护者们对敦煌的执着与坚守。从选定这个题材开始,整整五年时间,她数次到敦煌采风、体验、了解,经历过被沙尘暴吹、被毒蝎子蛰等多种生活不适,也在一次次交流相处中与樊锦诗本人成为了“忘年交”。同时,她对这部戏无数次地推翻、修改,用工匠精神不断打磨,希望通过自己的演绎呈现樊锦诗一生扎根大漠的感人故事,使观众们感受到这一代知识分子们守望敦煌的不易,激发大家了解敦煌的兴趣,为传播与宣传敦煌文化出一份力。